龙口方言的由来

2023-11-15 10:47

刘云峰

刘云峰

在中国,我所知道的龙口,有三个龙口。一个是福建大田龙口,另一个是山东龙口,还有一个是江西赣州龙口。你问的是哪个龙口。因为我只懂得其中一个龙口的方言。

2023-11-15 13:19:46

@Sm i l e.

@Sm i l e.

6月15日,陈学连先生在本报发表《龙口方言字词大都有出处》一文。文章称邾娄(jǔ lou,龙口方言音),春秋时期的一个微小之国,比喻微贱之家族(《公羊传》、《左传》均有记载)。我市骂人之渺小者为“邾娄”,骂孩子或年轻人曰“小邾娄”,诅咒之极则曰“死邾娄”。此文发表后引起了强烈反响,诸多读者评价较高,方言“邾娄”有了一个音义均合理的词语。但是,也有读者提出疑问,假如方言“邾娄”解释成立,那么,在浩瀚博广的古汉语词汇中,龙口人为什么单单要用位于今山东南部的古国“邾娄”骂人之渺小呢?这是因缘巧合,还是事出有据?我们古东莱人与古邾娄人在历史上是否有过恩怨纠葛呢?笔者手头没有太多翔实的史料可考,只是做了大胆的猜想。

先来了解一下古邾娄国。综合《公羊传》、《左传》、《滕县志》等史料以及有关家谱资料可知,邾国,又称邾娄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在虞舜时期,大臣晏安因辅佐舜帝有功,被封于曹地,建立曹国。在夏商时期,曹国遭受征讨,大约在商朝末年灭亡。西周建立后,周武王推行新政,在封同姓贵族同时,广封异姓诸侯。古曹国遗族、晏安苗裔曹侠被封于邾(今山东邹县),建立氏族国家邾国。当地土语称之邾娄国。在西周诸国中,邾国是一个小国,并且是鲁国的附庸。到了春秋时期,邾国国君邾颜(夷父)之后,其弟弟邾叔术继位。之后叔术主动让位给侄子、邾颜的长子夏父。夏父执政后,便封自己的弟弟友到郳(今山东滕县),建立小邾国。同时,夏父把叔术封到滥(今山东滕县),建立滥国。这就是历史上的“邾分三国”。小邾国和滥国都是邾国的支裔,又是鲁国的附庸。邾国虽然向鲁国朝贡,但仍然受到鲁国讨伐。邾国共传29世,最后被楚国所灭。邾友,本名邾肥,字友,又字友父。邾友所封的郳地,最初没有国名,而邾友子孙自称为邾人。后人为了与邾国区别,称之小邾国,又叫小邾娄国。因邾友封地在郳,又称郳国。其孙邾黎来时,小邾国被周王朝封为子爵,成为与其母邦邾国平起平坐的国家。自邾友起共传世14代,小邾国被楚国所灭。

再看一下莱国。关于莱国的争议颇多,专家学者纷说不一。其中较为普遍的说法是,莱国是商周时期东莱古国,商代始封,西周时期成为诸侯大国。历史学家王献唐《山东古国考》记载:“莱国为宗主国,是逢公伯陵之后裔,其属国有纪国(今江苏省赣榆县北部),州国(今安丘市杞城),维邑(今高密市),棠邑(今平度市棠乡)及今胶东半岛各莱国地莱州、莱阳、莱西等国。莱国的统治中心在今昌乐、临朐一带,其疆域东部直到黄县沿海。

周王朝建立后,姜尚受封于齐国,建都营丘(今昌乐境内),离莱国都城较近。莱国与齐国发生争夺营丘之战,结果莱国兵败。《史记·夏本记》这样记载:“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尚父于齐营丘。东就国,道宿行迟。逆旅之人曰:‘吾闻时难得而易失。客寝甚安,殆非就国者也。’太公闻之,夜衣而行黎明至国。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营丘边莱,莱人,夷也,会纣之乱而周初定,未能集远方,是与太公争国。”之后,莱国与齐国多次发生战争。春秋时期,齐国强大起来,打败了日渐衰落的莱国,侵占了今平度以西的领土。莱国迫不得已迁都黄县,称之东莱。公元前567元,齐侯召见莱侯,莱侯不从。齐灵公大怒,派将军晏弱率兵灭莱。莱民退守棠邑。晏弱率军破棠后,棠为齐邑。莱民迁至郳地。这在《左传》中有记载:“(襄公六年,齐灵公十五年,公元前567年),四月,晏弱城东阳,而遂围莱……丁未,入莱。莱共公浮柔奔棠……晏弱围棠,十一月丙辰而灭之。迁莱于郳。高厚、崔杼定其田。”

齐国灭莱国以后,迁莱于郳。那么“郳”究竟是何地呢?专家学者的说法不一。其中一说是,郳即小邾国。其他说法很多,这里姑且不提。春秋战国时期,齐鲁等列国诸侯争霸,战争不断。小邾国虽然地位与邾国平等,但其权力远远弱于邾国,始终与邾国保持附庸关系,其军政、外交与邾国共同进退。公元前567年前后,邾国、小邾国都臣服于齐国,唯齐命是从。齐国消灭莱国之后,迁莱于郳,小邾国只能接受。因小邾国人自称邾人,当地土语为邾娄人,所以莱国人也称小邾国人为邾娄人。小邾国听命于齐国,地位卑微低贱。无论是疆域还是地位,都无法于已亡的莱国相比。莱国从国富势强的宗主国一下子沦为阶下囚,迁到小邾国后,莱国人身负国恨家仇,寄人篱下,心情当然是不好受的。因心理、地域等差异,难以与小邾国人融合,甚至是相处不和。邾娄,是小邾国人的代名词,在莱人眼中带有鄙视之义。莱人眷恋故土,后来回到莱国故地,带回了“邾娄”一词,久而久之传播开来。

以上方言“邾娄”由来的说法,没有查证翔实的考古资料,只是根据有关史料进行猜想,梳理成章,一家之言而已。

2023-11-15 13:19:46

:-I

:-I

龙口市【 市名由来 】 1986年撤销黄县,设立龙口市。原黄县有龙口镇,龙口镇有龙口港,因而得名。【 政区人口 】 全市总面积89
3.82平方公里。辖12个镇(街道办事处),2个经济开发区,633个行政村(居委会)。年底全市总人口6
2.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1
5.9万人。男女性别比9
9.8∶100。人口出生率�
5.46�‰,死亡率
7.28‰,自然增长率-
1.82‰。【 经济概况 】 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
2.1亿元,比上年增长
1
9.5%。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
1
6.2亿元,增长
9.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0
3.9亿元,增长�
1
9.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
2.0亿元,增长�2
3.1%�;三次产业比重为
8.4∶5
4.1∶3
7.
5。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
8.1亿元,比上年增长9
7.8%。实现财政收入
1
1.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6.2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
8.6%。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
1.6�亿元,比年初增加
1
8.4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
1
1.6亿元,比年初增加
9.9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0
7.7亿元,比年初增加
1
7.4亿元。在2003年公布的第三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百强县中,龙口列第25位,比上届前移了4位,居全省第三位。【 农 业 】全年农林牧渔实现总产值2
7.7亿元,增长
5.9%。农业增加值
1
6.7亿元,增长
5.7%。粮食总产
1
4.6万吨,比上年下降
1
1.3%;油料总产0.93万吨,增长5
2.5%;水果总产2
5.6万吨,增长2
7.0%;蔬菜总产
1
9.96万吨,增长2
7.5%。肉类总产
2.97万吨,禽蛋总产
5.28万吨,奶类总产
3.82万吨。水产品总产20.1万吨,增长
5.2%。全年造林400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4
6.3%。全市农机总动力6
7.0万千瓦,增长�
2.8%�。 【 工 业 】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3家,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
1
5.7亿元,比上年增长3
2.1%。产品销售率达�9
7.4%�,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8
7.6亿元,增长30.0%;实现利润3
3.4亿元,增长8
9.9%;实现利税47亿元,增长�7
8.7%�。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9
4.8%,比上年提高�2
5.3�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总计24亿千瓦时,增长3
6.8%�。【 建设环保 】 完成基本建设投资
1
8.1亿元,比上年增长2
1
7.4%;更新改造投资
2.4亿元,增长2
5.7%;房地产开发投资
1
3.1亿元,增长19
1.9%。资质五级及以上建筑企业61家,实现增加值
5.1亿元,增长3
2.9%,实现利税
1.45亿元,增长3
3.0%。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11个,完成投资3020万元,增长�25
1.0%�。 【 交通邮电 】公路通车里程60
5.4公里,公路旅客运输量1806万人,比上年增长13
1.2%;水路旅客运输量
1.88万人。公路货物运输量3605万吨、周转量283344万吨公里,分别增长17
7.1%和17
8.0%;水路货物运输量764万吨,增长2
3.1%。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764万吨,增长23%。完成电信业务总量11400万元,增长
9.83%;邮政业务总量358
6.71万元,增长
1
5.0%。年末固定电话用户
1
8.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2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2
9.88部/百人,互联网用户6029户。 【 贸易旅游 】 全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
8.8�亿元,比上年增长
1
9.0%。城乡商品交易市场42处;成交额4
2.2亿元,同比增长20.0%。实现进出口总额4680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
7.5%,其中出口24163万美元,增长5
3.9%。新签利用外资项目68项,增长�
7.9%�;合同外资额54414万美元,增长7
9.5%;实际利用外资24700万美元,增长6
1.2%。主要旅游景点有屺山母岛、南山风景区、徐公祠、丁氏故宅、王屋水库风景区、冶基观光农业等。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9
8.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达到�
4.43�亿元,其中外汇收入64
5.5万美元。【 教科文卫 】 各级各类学校191所,在校生
8.9719万人,其中义务教育段在校生
7.4445万人。拥有各类科技人员
2.3万人。共取得市(地)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16项。专利申请量281件,比上年增长
2.6%;授权专利190件。拥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个,艺术表演场所2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2个,档案馆1个。医院33所,床位1956张,卫生技术人员2348人。有体育馆3座,全年参加省级以上体育比赛共获奖牌12枚,其中金牌4枚。【 社会生活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296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
1
5.9%;人均消费性支出为6800元,增长
10.6%;人均住房使用面积
1
9.81平方米。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4153元,增长
1
7.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751元,比上年增长
7.5%;生活消费支出2447元,增长
6.3%;人均居住面积2
1.6平方米。全年最低生活保障救助人数为4618人,比上年增长
8.3%;其中城镇802人,增长
1
6.1%;农村3816人,增长
6.3%。社会福利性收养单位(含敬老院)16个,床位1092张,收养697人。社会福利企业26个,安置残疾人员710人。

2023-11-15 13:19:46

获取报价
企业全流程服务,一站式更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