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跳槽前客观地评估自己的身价?
2023-11-15 09:46
2023-11-15 09:46
福安特门厂
如何在跳槽前客观地评估自己的身价?
哈哈,这个问题刚好又完美得在我的同事身上了,所以今天的故事还是在他的身上展开。
先具体介绍一下我这位同事的职业背景:985高校毕业,计算机出身,毕业以后就在一家互联网公司从事产品经理工作,到目前为止已经3年了。最近他要准备辞职了。所以我就去问了他这个问题,他也给了一些建议,说了跳槽前他对于自己的身价的正确评估:
在跳槽之前,他做了这些准备:
第一点,对照描述职业看看哪一类新的工作可以更加适合你,看自身对哪一类更有把握,匹配度更高,哪一类还是有些挑战,你要相信,能找猎头帮你跳,拿来主义是第一位的,当然不排除你某些方面特别优秀到企业愿意给你时间培养你暂时缺失的部分。前提是你要确认你有这个实力。接下来你就要去调整简历,管理类和技术类还是有细微区别,除了基本信息,基本职业描述,项目经历很重要。整个简历不是文字堆砌过流水账,绝对是体现你的思维模式。这个不详述,捷径是可以找你熟悉的猎头帮你看看。简历改好后,假设你这个是通用的,就是你两个梯度的目标公司都是可以去发出去的,你就需要主动去接触点机会,不一定有结果,好歹争取个面试,准确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比如你是做研发的,你认为你的技术已经很好了,那专业方面你就去找产品和目前非常类似的公司不错的去聊聊,看看专业你的优势究竟是几分。但是,即便是研发技术不是唯一的,你思考问题的思路等等,这些也许才是最终帮你拿下offer的重要因素,当然完全符合要求的技术背景知识背景等是基础。
第二点就是给自己来一次可观冷静的分析,知道自己的工作长处和短处,知道自己到底适合什么,自己到底是适合什么样的工作,自己的兴趣点到底在什么地方,这些东西你都需要在了解清楚。
第三点,就是你可以请教别人,让别人帮你评估这件事情。有一句古话叫做当局者迷,也许就是指的这样一种情况。你可以做一份表格,让你的女朋友,或者是你的好朋友,同学,同事帮助你填写一下这份表格,这样你就可以借助外力知道自己到底到底有几斤几两,怎么大概在同行当中是这样的一种地位,然后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动作了。
第四点,可以做一个专业的测评,请专业人员给你做一个测评,让你知道自己的定位。专业的测评能让你快速知道自己关于自身的一些问题和自己的地位。
在评估的时候你一定要做到客观,因为这个结果将作为你接下来动作的一个依据,所以你应该做到不欺骗自己。
只有对于自己有一个合理的评估,才能够让自己在跳槽之前和之后都对于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定位。
2023-11-15 12:20:19
0.99
如何在跳槽前客观地评估自己的身价?
你是不是总是抱怨工资太低?
你是不是总是感叹怀才不遇?
你是不是总是埋怨伯乐难觅?
其实有人曾经说过一句话特别有意思:
怀才就像怀孕一样,时间久了一定能看出来。
那么,自诩为才干八斗的人如果迟迟没有得到自己认为配得上的待遇,往往不得不调整自己的认知,认为是伯乐都死绝了,或者自己被小人埋没了。然后因此愤然辞职,跳槽去找看得上自己的公司。很多跳槽圣经上有个定律——“跳槽涨薪至少要10%”,很多人不服气的反驳道:
就涨这么点儿我还不如原地不动呢!至少40%起!
凭什么该涨这个价位呢?有人说,我的身价就是如此,那么,自己的身价又该怎么算呢?
一、你的身价谁说了算?
古代故事里面,经常有人跪在市井旁边树个“卖身为奴”的牌子,说明自己的价钱。那些阔家公子会拿折扇挑起下巴看看长相,让人张嘴看看牙口等等,满意了才会给银子……这其实是说明你的价格不是你随便定的,必须买主满意才可以。
第一,市场肯为你提供的价值和服务付出多少钱。
第
二,你个人认为多少钱能够满足你的需求。
两者讨价还价以后,得出的是无限接近你真实价值的“价格”。
二、VIRO模型帮你开价
有人可能会问:
这是废话,我总不能和古代丫鬟一样插标卖首吧!
的确如此,但是在这个信息化时代,我们很容易找到自己的“平均价位”。管理学家杰恩·巴尼(Jay B. Barney)1991年提出过一个VIRO模型,主要用来针对企业内部资源与能力,分析企业竞争优势和弱点,但同样可以作为衡量自己市场价格的依据。VIRO模型是四个单词的首字母组合而成,具体包括:
价值(value):你能够给企业带来多少价值。对于销售、生产等岗位费臭明确,很多这类的岗位,有一个大体的价位,能给企业带来多少净利润,就能按照比例开出什么价来去计算即可。对于人资、运营等岗位,提供价值较虚,只能参考市场平均水平,通常你以前来自小公司进入大企业,可能开价就低,如果你是从大企业“下嫁”小公司,则比较容易开价。如果你是同行业跃迁,往往因为有熟练的工作经验,而容易涨薪,如果你是转行进入全新领域,不管是转岗还是转行,往往容易涨薪幅度低,甚至降薪。
稀缺性(rarity):你的价值是否稀缺,比如你有一个全国比较难以取得的考试资质,而这个企业正好需要类似的资质人员,你就比较容易开出高价。这也就是很多技术类人员证书的价值所在,比如含金量较高的司法证书、注册会计师、一级建造师、专利代理人,以及很多金融业的国际证书,因为稀缺,所以能开出价格来。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证书只是敲门砖,如果没有相应的能力,照样卖不出价格来。
难以模仿性(inimitability):如果你的能力是“一招鲜”,别人都不会,那么还需要考虑这个别人学会的难度,很多专家之所以能开出高价,正是因为自己的能力别人学不会,学不走或者学不好。有的是因为自己的技能,有的是因为自己的资源和人脉,如此种种,不一而足。这样的人会比较容易开出高价,反之,所不容易开出高价来。
组织(organization):这里说的组织,是指企业或者组织对这个岗位的需求程度和匹配度。当企业发现跳槽的人才和设置的岗位极其匹配,而且工作急需,则往往容易开出高价;反之则需要降低薪水预期。
三、何时谈薪酬,怎么谈薪酬
很多人想问跳槽的时候什么时候谈薪酬比较好,怎么谈薪资可以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其实从本质上说,薪酬这个东西就是自己价值的体现,需要:
在了解VRIO模型的基础上,掌握跳槽公司对职位要求的紧迫程度,以及候选人的质量,如果你的质量高,那么自然薪酬开价就高,反之就把这次跳槽当做演习得了。
分析跳槽公司对招聘职位内在的真实需求,了解真正的岗位要求,才能更好的呈现自己的匹配度,才能让HR舍得开价。
掌握跳槽公司对职位薪酬的底线是多少,能不能满足你跳槽的基本需求,了解上限是多少,自己如何才能让对方舍得开上限的工资。
这些并不是仅仅靠谈就可以谈出来的,而是自己经过自我定位、了解跳槽企业的需求程度以及信息,经过劳动力市场的博弈把它拿下的。
2023-11-15 12:20:19
郭加栋
这是一个关于估值的问题,估值就代表着会有溢价空间,那么怎么样才能让自己的估值更准确呢?而且还是自我评估。一般来说,方法有以下几个:
一是找个参照物,说错了,参照人物。就好像公司在发展中会要找个对标公司一样。你要在认识的人里面,找一个资历、能力和从业行业、岗位和你自己大致相近的人(双胞胎也不带相同的),了解一下对方的收入情况。这就是一个参考系了。
这样的人,是否存在,很难考量。毕竟方方面面都要有更多的参考价值,才能估计得准。如果你梦想太远大,动不动就用马云、王健林来考量自己,那还是省省吧。
二是找一个参考地。对,跳槽前,你肯定要有一个目的地,哪怕还没有找好下家,但去哪个城市,还是呆在原有城市发展,都必须有个相对明确的目的地。这时候,你会发现,你或者你参照人物的身价情况,其实会根据目的地的不同,而发生一些改变。比如从内地城市到北上广,收入的差距是很明显的(平均工资总要能够买得起房吧,如果你是准备常驻的话)。这时候做个数学题,拿当地的房价均值和你现在所在地的房价均值做个百分比,然后你(或你参照人物)的收入*这个百分比,会得到一个相对比较准确的数值。
三是试着投几份简历给一些在你考量范围以外,但与目标公司相近或就在目标城市的公司,针对你想要入职的岗位。有一种可能是你被拒了,那么请降低估值,再来一次;有一种可能是你或许一次投中,或几次调整好投中了,进入面试环节,不妨和对方公司的HR好好的聊聊,看看人家给你开出一个什么价格。毕竟自己自以为是的估值有太多主观因素,对方HR长期从事的就是“人肉买卖”,会给出更多客观的结果。
其结果大多会是在你的心理估值以下,没关系,算出一个平均量来,当然,HR给出的收入一般会比较模糊,作为一个修正量来计算
然后我们就得到了一个简单的公式:(参照人物的收入*城市收入差百分比+多家公司HR给出的收入均值)/2=你的估值(月收入或年收入,个人建议用年收入更好)
但其实,真心不要太过多的去估值,因为跳槽的目的本身不应该完全为了钱,否则你的路径就会被锁定和扭曲,跳槽后起步价低一点并不是问题,关键看后发力。你是老司机,上去了收入才是真的高,而靠估值来计算自己跳槽的成败得失,就真的没必要了。
估值这件事,其实真正应该属于那种在行业里数得出的顶尖职业经理人。何谓数得出,你两只手能数完,最多加上两只臭脚丫。如果是要用头发来计算的话,那还是省省吧。
其实啊,咱们没混到金字塔尖的那一坨,还在在中间或底下仰望的打工仔们,有个鬼身价,还是不自欺欺人,用工资这个词汇,显得更舒坦。
至于急缺钱的那位,两说。跳槽也不能解决急缺钱的问题,又不是贩卖奴隶、插标卖首、卖身葬……而且,那种往往卖不了一个好价钱。
一言以蔽之,与其算计估值,还不如踏踏实实做成一两件能够让人瞧得上眼的业绩来,这就叫自我增值了。
2023-11-15 12:20:19
致青春~大雄
第5章 跳槽前记得掂量下自己的斤两哦
虽然新部门有各种让桐妹郁闷的问题,不过小丫头适应力很强,加上她倒是愿意不断学习新东西,索性也算是应对得还不错。
五一放假时她来找我玩,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恩,其实我想说我们俩吃得双目无神时),她打了个饱嗝问我,“姐,我之前觉得我虽然资历只有两年,但经验还算是挺丰富的,怎么到了新部门跟我想象的不太一样呢?”
“怎么了?”我听出了她的沮丧。
“我不是跟你说过新部门有点老套嘛,很多事情都要循规蹈矩,我觉得我明明可以胜任的工作,非要找个所谓的前辈带着我。”桐妹有些郁闷。
我笑了笑,“桐妹,我是不是没跟你讲过我是怎么变成一个运营策划的?”
看着桐妹托腮趴在桌上,我知道这小丫头又兴致大发了。
其实在做运营策划前,我全然不知道那意味着什么,我之前的工作是做营销策划,类似做品牌宣传推广,只要给出好的、系统性的方案,接下来的工作虽然我会跟进,但也会由更专业的人接手,比如负责投放的媒介部门、负责做线下的推广部门、甚至是负责做活动的CP。
在那之前,我一直觉得做一个品牌策划非常酷炫,你要做的只是动脑子的事,加上效果斐然,所以我对自己很自信,加上我的学习能力算是比较强的,接触新事物也很快,所以在第一次转岗之前,我觉得我完全可以应对。
但我遇到的问题跟桐妹很像,新部门的领导很重视我,但也不会轻易把重要的活动交给我,起初我觉得是他偏心,后来在跟资历更老的同事共事后,我意识到问题的所在。
运营策划比营销策划简单的地方在于方案,因为有营销策划的经验,所以给出一份出色的活动运营方案很容易,但真正困难的地方是在给出方案之后。新的部门要求我一直跟进方案,评审、开发、测试、上线、总结,每个环节都必须要跟进,甚至人手少的时候需要自己测试,直到成为一个自由职业者很久之后,我还会时不时梦到一张张Sheet的测试表,我觉得如果没又辞职,我甚至都可以当个专业测试了,这个时候,资历更老的同事就充分发挥了作用,他们对于每个环节都了如指掌。
索性,很快我就适应了这个节奏,成了可以独当一面的运营策划,但这件事对我影响很大,甚至在我未来每次转岗中,为我提供了很大的指导作用。
“姐,快教教我,这样我下次跳槽就可以用了。”桐妹眼睛亮起了光。
“你这丫头,这么快就想着跳槽了?”我忍不住笑了。
“不是啊,总要未雨绸缪嘛,再说了我还年轻,我想学更多的东西。”桐妹撇撇嘴。
如之前所说,跳槽时一个人往高处走的地方,所以如何正确地评估自己的身价尤为重要,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做出选择,跟新雇主、领导谈判,同时在转变环境后也能更快得适应。
事实上,正确评估自己是你在职场必须要时不时做的一件事,因为它也能提醒你保持警惕、清醒,再不济你也不希望莫名被炒鱿鱼嘛。
如果想做到这点,你需要保持三个技能槽满值,以下从简单到困难列出:
能力槽
我能理解你想升职加薪迎娶/成为白富美的心情,但你的经验需要时间去积累,这一定是一个需要时间完成的过程,就算你学习能力堪比超体里的斯嘉丽,你也得需要时间来消化,所以我的建议是多点耐心,用时间填满能力槽。
之后你可以通过跟同事的对比,来正确定位自己的段位,你的经验能力是否匹配你的职位?你的能力与旁人相比如何?
情商槽
听说隔壁公司、别的项目年终奖人均五十万?听说别的部门年会上人手一个最新款iPhone是低配?这都是职场最常见的事,引人嫉妒的消息传播速度仅次于桃色新闻。
面对这种诱惑,你更需要提高情商,清楚你自己的能力槽,别说五十万,一百万的年终都是有的,但绝不是人人有份,你是否有能力成为新部门新公司的核心骨干?此外如果你只是盯着光鲜亮丽的那面,你会忽视掉隐藏在背后的阴影,千万别听风就是雨,时刻带着你的脑袋,恩,我不是说头,而是脑子。
忍者槽
Nothing is forever。
你是不断进步的,你所处的公司、行业也是不断变化的,正确地评估这一切,在能力槽满点之前不要热衷于跳槽,不要被眼前的利益扼住自己,做一个蛰伏的忍者,看清楚目标后,让自己像青蛙一样,一击即中。
职业生涯就像一条盘山路,有时候一路向前,有时候看似后退,学习、忍耐、变得聪明,将是你在这条路上畅通无阻的不变法则。
未完待续
To be continued……
记得点开粉末头像→关注→跳槽专题篇,跳槽故事已经更新至第6章了哟!
亲,如果喜欢,或者觉得有帮助,点个赞再走吧(*  ̄3)(ε ̄ *)
2023-11-15 12:20:19
冉颜红
自我评价
三,你所在的职位。每个职位的薪资福利都会有些微的差别,你是公司里面不起眼的小职员还是公司里面的主管经理这样的中层人士或者总监总经理这样的高层?你总不能将一个普通职员的身价去和总经理相比较吧。
2023-11-15 12:20:19
恶魔的温柔
来吧,今天我们“跳槽”继续。
说到“身价”,自然就离不开“买卖”,把自己作为商品,明码标价,“一分钱一分货”,说起来似乎不中听。但拨开“实现自身价值”“追求更高理想”的烟雾弹以后,我们看到的就是这样“赤裸裸”的现实。那么,我们到底值多少钱?
一般来说,商品的价格是由“成本+利润”构成的,我们今天打算先来说说“成本”这个事,在明天的回答里,再继续讨论如何增加“利润”的部分。
平时我们所说的成本,是一个“大”的概念。如果细分的话,一件商品的成本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而对应到应聘者身上的话,笔者觉得可以将其改为“可见成本”和“隐性成本”。
可见成本
比如说你为了应聘一份心仪的工作,按照发布的职位要求,报名了相应的资格考试培训班,这个花费就是我们所说的“可见成本”。当然还包括入职前学生时代的学费、书本费等。总之,一切与职业能力提升有关的费用,都可以算为“可见成本”。但是由于其包括的内容,相对来比较稳定,基本不会超出一个范围。
因此,每个人这部分的成本价格相差不会很大。
隐性成本
正如冰山露在水面上的永远是最小的部分一样,在评估个人价值的时候,关键区别恰恰就在于这些“看不见”的部分了。
1、时间成本
也许你对时间的价值还没有概念,但是,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生活角色的丰富,绝对会越来越感觉到“时间不够用”这句话的真谛。那么问题来了,怎么用时间才能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呢?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每个人对自己的时间都是有完全掌控权的。比如说,本职工作完成了,然后下一步你是要上淘宝随便逛逛?找同事一起八个卦?还是拿起专业书学一些行业的最新技术知识呢?这么说出来,肯定大部分人都会说:当然是学习啦!那么,请自己摸着胸脯想一想,现实真的是这样的吗?这里可以参照一下《奇特的一生》中柳比歇夫对时间的记录和把控方法,哪怕只有一天,一周,也能大致算出你在“自我提升”上投入了多少的时间成本了。
2、技术水平
考级考证已经成为现在职场人士的标配,但拥有了证书不代表你就拥有了技术,而在招聘官眼里,一个成熟匹配的项目经验远远胜于一列“XX认证”的头衔。所以在平时“打怪升级”的同时,一定要注意积累相关的项目经验和带队管理能力。这点对于提升身价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3、人际沟通
前面说到了带团队,一般来说“跳槽”是为了更好的工作机会,或者说是“更上一层楼”,必然意味着离开基础岗位,上升到管理层。所以管理沟通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在面试与HR或者未来领导的面对面沟通中,简历上的文字已不再重要,此时就要看你的讲话艺术是否能打动对方了。
总之,可以大致地将职场人士分为入门,普通,资深,大神四种类型。而准备“跳槽”的你最好是在资深、大神两种里面。如果尚且处于“入门、普通”的等级,最好从上面的3项“隐性成本”下手,将自身能力提上来,再考虑另谋高就。这样,你的“跳槽”成本也就大致有了基数,再参考各大招聘网站、职场点评网站或者圈内朋友的交流信息,自然,你的身价也就可以计算出来了。
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2023-11-15 12:20:19
初心
这里说了是客观,那么自我评估,就需要跳出常有的思维定式,从另一个角度来解剖自己。这个角度可以自己把握,可以是自己跳出原有思维框架,也可以是请他人进行评估。
1、认识自我能力。列出自己会的所有技能,从中标记自己擅长的技能和不擅长的技能,再标记自己适合和不适合的技能,还要标记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技能。
3、明确自己的目标。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未来的发展方向,然后评估自己目前所处的阶段以及现阶段所持有的价值。
5、审视自己的个人魅力。守信是个人魅力中占比很大的一个特性,只有守信的人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拥有更广的人脉。
2023-11-15 12:20:19
姚建林
很多人跳槽的时候都会遇到这个问题,如何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要到自己想要的工资,这是个问题!要多了别人不要你,要少了自己有感觉亏了,哪怎样对自己进行一个客观的评价呢?这里谈几点个人的体会。
1、和自己身边能力差不多的同学同事比较
我们每个人身边都会有同学和前同事和我们做一样的工作,我们有意无意都会问别人的薪资咋样,比别人高自然会沾沾自喜,比别人低,暗暗下定决心下次找工作要超过他,固然有攀比的心理在,但也确实对你的身价有一个参考标准。
2、要价让HR砍
说实话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身价都会过多过少有点高估,hr面人无数,早已经身经百战了,况且拿着老板的给的工资,专职做这个事情的,对行业内什么段位的人给什么样的工资,有自己大致的了解。什么?你说HR也有不靠谱的?是!HR是又不靠谱的,但是你多面试几家,你要20K别人不愿意要你,当年要15K的时候别人要你了,说明行业内对你的定位也就在15K左右,不过这种方法的缺点就是浪费时间,有时间,骑驴找马的时候可以玩。
3、跟相熟的HR聊聊
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认识那么几个HR,什么?你说你不认识?那你的交际圈是有多窄啊!还是那句话,HR面试的人比你多,人家就是吃这碗饭的,他们的意见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4、看一些招聘网站的报价
看一些前程、智联招聘网站的报价,在对比一下他们的要求,都符合,就按照她开的最高的工资要,要部分复合就少要一点,这也算是对自身估价一种合理的方式。
同时还有很多知名的工资对比网站,
这边推荐几个比较实在的点评网站
在上面你不仅可以了解工资情况,从别人的评论中还可以了解到公司的口碑,价值观等情况
纯手打干货,能不能点个赞?
2023-11-15 12:20:19
打桩人
评估自己的身价不是说自己说多少就是多少?如果你要100W/年,也要有人肯给你才行,因此在跳槽前,先看看自己有哪些,评估身价其实就不难了。
更新履历:把自己的履历更新下,请注意不是胡编乱造哦!更多的是对自己的以往经历的总结,详细去看下自己都有哪些工作经验,用心想下在工作中取得了哪些成绩,真正的能拿出数据的成绩有哪些,如果在跳槽时你有很辉煌的过往那OK,你的身价必然不低;如果你是小白那还是别跳槽了,做出成绩在走也不迟;
横向对比: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相信你身边的一定有很多早就出去的同事。人脉在这起到作用很重要,没事的时候可以组织聚个小餐,聊聊生活、聊聊感情、更重要的是聊聊工作。看是不是还在做和你一样的工作,如果在做,聊天之间,看看他对行业的看法,作个对比,看看谁对行业了解更深刻,最关键是了解下他的薪资是多少,综合考虑看自己是否可以拿到这个薪资。对了很关键的还要问下他现在的公司势力,也决定了你评估自己工资的水平。
行业了解:没事的时候多逛下网上的招聘市场,现在的招聘网站,真心做的不错。行业细分筛选功能做的很到位,可以让你精准找你的归属行业,同时岗位要求也写的很清晰,个人需要具备哪些能力,需要具备哪些技能;最关键的是很多公司在网上的招聘中也填写了工资待遇。可以看下他们提到的能力、技能自己是否具备,那工资能到多少,同时如果你有一定基础的话建议你做个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下整体的行业平均工资,之后在评估下你的身价是多少。
实战面试:抽个时间去跑跑招聘公司也是不错的评估自己身价的方式,每次的面试都是一次经验的积累,大胆的说出的你的要求,看看HR给怎么答复。如果身价真的值这么多他会给你下次面试的机会,如果不行也没有关系,最起码知道你自己能到多少,自己应该提升哪些方面。
最后提薪:其实在一家公司知道你要走的时候,如果你对于这个部门和公司很重要,那么你的领导也会找你聊下,再三挽留。具体的内容不用多说了,一定会谈到发展、薪资等等。那说明你的身价绝对不是你现在的待遇水平了。你可以大胆的给你领导在提下薪资试试,如果他给你涨薪,那这个薪资涨的幅度,可能会更接近你的身价,但你也要考虑下,按公司规模而论。
其实如果你是个有能力的人,在你工作一段时间后,工作经验有了积累,同时行业圈内有一定的影响力,那么一定会有主动找上你的,那主动权就在你手里了,都不需要评估!
如果觉的不错就给点个赞吧!
2023-11-15 12:20:19
许小娟
如果,你对于你目前的工作不甚满意,正在处于想“跳槽”的边际时,先要自己审视一下自己,问一问自己“我是谁,我工作的意义何在?”对照自己目前所从事的岗位工作,再深入地了解说要“跳槽”到的公司的岗位工作,有何区别,能否胜任,查找差距、拉近距离,为“跳槽”后的腾飞打好坚实的堡垒。
要“跳槽”了,你不得先掂量一下自己,看看自己“有几斤秤砣”,那么,究竟要如何来评估自己目前的身价,以便于能“跳槽”成功呢?
首先,衡量一下自己的目前的工作心态和刚参加工作时的区别,是积极了,还是消极,又或者是平稳过度?不管基于何种情况,现在完全要有一个全新的面貌呈现,工作的心态是一个不断延续的过程,谁也不能保证自己有一个好的心态,但是要懂得如何去调剂,这个有时间的话,可以通过网上的一些职业心态的测评,看一下测评后的结果,对照一下自己有何类似,主动敞开心扉,和朋友、家人等多交流,要在心中时刻的谨记“我要跳槽,要成功”,握紧拳头,大声呼喊,给自己一个信心,要有一个斗志昂扬的心态。
其次,看看你现在的工作量及细致化程度,与以往有何不同,是否随着工作量增加,反而得心应手、还是力不从心了。深入了解你要“跳槽”到的公司所从事的工作量,岗位工作有何要求,自己能否做好,“知己知彼,方能勇冠三军”,要尽快找出缘由,并勇敢地面对,面带微笑地解决它,一切还是很轻松的。不管从事何种职业都需要一定量的积累,才能换来质的飞跃。要对目前从事或者即将要从事的这一份工作量有深入的理解和把握,理解工作对你的要求,把握你的积累机会,要始终有一个信念“任尔东西南北风,我只横刀向天行”,一切都是快乐加轻松。
再者,要详细的了解一下自己要“跳槽”的公司所需要的人才种类,自己对于这个岗位胜任的程度。有多少个竞争者,及这个公司岗位对于业绩的需求,参照一下当前自己的业绩,有何差距,这个时候应当及时为自己充一充电,补充一下职场所需能量,在离开时,使自己的知名度在目前的公司,在提高一个层次,为自己身价加码蓄力。
总之,想正确评估自己的身价,就要准确的了解自己在目前公司中的作用及贡献程度。自己的在领导心目中的位置是一个什么层次,自己有什么可以拿得出色的项目,工作的几年,为公司带来了多少的利润,自己的离开会不会影响到公司,当然,对于将要去的新公司也要了解到自己在今后能够创造一个什么样的价值。
那么,还等什么?从现在开始,为明天更好的你,付诸行动,努力向上。
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下面大拇指,3Q
2023-11-15 12:20:19